气候变化正在切切实实地改变这个世界,如果我们没有及时采取行动,遏制这个趋势的话,100年后的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海平面上升,海水酸化;极端天气增多,水旱灾害频发;人类和动物背井离乡,迁徙到更适合生活居住的地方。2125年的地球,可能会变得跟今天大不一样。
在美国与加拿大的边境上坐落着5个巨大的湖泊,它们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五大湖在形成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火山的炙烤和冰川的雕琢。最后,当气候改变,冰川融化,它们才变成了如今的样子。
它是传说中的海怪克拉肯,也是文学作品中克苏鲁的原型,这就是深海之中的巨大鱿鱼——大王酸浆鱿和大王鱿。它们曾经让水手心生恐惧,在今天却成了科学家聚焦的神秘生物。伴随着先进工具的使用,我们得以对这些“超级海怪”有了更多的了解。
科学家在只有百万分之一毫米的纳米尺度上制造出的材料和机器人,将是改变未来的重要技术。在这篇文章里,你将会看到纳米技术实现的各种神奇功能,比如永远穿不脏的衣服、超级坚固的汽车和飞机、清理石油泄漏的超级海绵,以及能定向把药物送入身体特定部位的机器人,它们是如何实现的?
在远离陆地的大海上,一座座钻井平台随着涌浪微微浮动。这些微缩版海上城市拥有完备的生活、娱乐、医疗设施,规划合理的宿舍区,强大的能源供应系统和废物处理系统,能让钻井工人较为舒适地工作与生活。这篇文章将带你见识不同类型的钻井平台,看看它们都有什么区别。
1915年,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率领27名船员驾驶坚忍号挺进南极,却被浮冰围困,船只损毁并沉入海底。2022年,”坚忍号22″科考队借助水下机器人,发现了这艘沉睡百年的木质沉船。这场跨越世纪的打捞将尘封百年的历史重新带回了人们的视野。
像小行星和彗星这样的太阳系小天体撞击行星和卫星表面,会留下壮观的痕迹——陨石坑。陨石坑的价值远不只追溯形成它们的撞击事件那么简单,我们还能通过陨石坑的数量推断不同地形的形成年代。
当你点了份薯条正在大快朵颐时是否想过,薯条起源于哪里?什么土豆品种制成的薯条最好吃?本期博物馆专栏将带你走进比利时布鲁日这家独一无二的薯条博物馆,探索土豆是如何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走向全世界的餐桌,成为人们钟爱的美食的。